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实践题目 班级 学号记 1911 革命 工商管理 01 1120020114写在前面的话:这一定是一个值得留念的日子。2010 年 10 月 10 日。在辛亥革 命整整百年之后,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 辛亥革命博物馆终于与人见面了。在人们视野中渐渐淡去的辛 亥革命又重回公众视野。百年前,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 复兴在此相聚,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、民主和富强。百年 后,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,一同拾起 那些蒙尘的记忆,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,那些敢于直 面现实,反抗现实,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,带领着中国在黑 暗中摸索前进之路、民主之光的勇士们。2011 年春,我与众非常好 友一道,造访了这座坐落于张之洞路与彭刘杨路之间的辛亥革 命留念馆新馆及当年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。即俗 称的红楼。3 月底的一天,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留念馆新馆,天气晴非常好。 下车之后走几步,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尊容。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 岩铺就,以剑指起义门的外型立在我们面前。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 向,一个航标。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。 我们先找到了入口,进了馆。
整座博物馆一共有 4 层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厅,包括 地下一层。我们通过安检,入馆后首先看见的试衣服巨大的立体岩画 浮雕。以赤色为底色,用粗粝的笔触刻画了档年黄花岗起义的壮烈。 士兵们前赴后继,一往无前。给人以极强的震撼。 乘着电梯,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一楼。博物馆一共有 5 个展厅, 其中 1、2 展厅就在 1 楼。我们先进入了第一展厅。展厅主题为“晚 晴中国” 。展厅光线昏暗,气氛压抑,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 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 我们的身边。南京条约。黄埔条约。望厦条约。天津条约。北京条约。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。一条又一条。如大石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。 一旁的简介上写着:19 世纪中叶已降,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,竞相在中国划租借、派驻军、开银行、办工厂、设教 堂轨道屏,从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。列强间的争夺 愈演愈烈,偌大的中国被瓜分豆剖。大清王朝已垂暮,丧权辱国,日 盛一日, 社会动荡, 民生维艰。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, 觉醒的中国人开始顽强的探索救国复兴之路。洋务运动、戊戌变法、 立宪运动显示了体制内变革的尝试;义和团运动、自立则展现出民众 救亡的力量。
再往里走,眼前出现了当年满清政府官员在与列强们签订辛 丑条约的场景。任务都有蜡像做成,栩栩如生。列强们在谈判桌的一 端,趾高气昂。满清政府的官员在谈判桌的另一头,对中国即将被瓜 分的现实无能为力。整幅蜡像画面高度还原了当年谈判现场的情况。 在一旁的展览墙上还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况。再往前走,就是 中日甲午海战引见。 有一首谭嗣同的诗刻在了墙上。 那是他的 “有感” 。 他写于 1896 年的。后一句中他哀叹道“四万万人齐下泪,天涯何处 是神舟?”让我们穿越了百年,感遭到了当年谭嗣同对中国未来去向 的迷惘与哀叹。 而甲午一战更是让中国人颜面尽丧。 堂堂泱泱大中华, 竟被我们不断以来看不起的东海近邻, 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小国击得 节节败退。 中华就此彻底沉沦。 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清的国门后,争相设租界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厅,开商埠,划分势力范围,疯狂攫取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 益。民众在内外压榨下,生活艰难,暴动频起。看着展厅里当年的江 汉路一条街,上面的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俄国等各个领事馆,还有一 边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示意图, 就仿佛看到 当年列强们围着中国,各人手持刀叉,面露凶残之色。